近日,由10名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子组成的支教团再次踏上韩坊村这片热土,为孩子们开启探索宇宙奥秘的旅程。这已是哈工大志愿者连续第二年走进韩坊村,生动折射出邹平市黛溪街道以志愿服务为笔,精心绘就的暑期育人新画卷。
今年暑期,黛溪街道聚焦实践育人,精心策划组织了一系列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依托“青鸟计划”“三下乡”等优质平台,街道联动多所高校,为60余名怀揣理想的大学生搭建起施展才华、历练成长的广阔舞台。这股蓬勃的青春力量深入街道多个村居社区,广泛开展文化惠民、为老服务、社区治理等多元化志愿服务,累计惠及群众超3000人次,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与青春动能。
校地融合深化 共筑实践育人新高地
在韩坊村,哈工大支教队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的精准辅导,更充分发挥其理工科优势,开设了航天科技、环境保护、智能交通等前沿科普讲座。志愿者们带来的航天模型制作实践课,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真切感受到科技的魅力。“以前孩子只能在屏幕里看这些知识,现在能面对面接触这么前沿的内容,眼界大开,真要感谢这些大学生老师!”一位家长难掩激动之情。与此同时,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女子学院音乐学院、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精心遴选的30名优秀学子,积极响应“三下乡”号召,齐聚黛溪街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街道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成功促成了山东女子学院音乐学院与邹平团市委签订社会实践基地协议,并将基地正式落户黛溪N配资,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向制度化、长效化的新阶段。
各高校团队立足专业,精准服务。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志愿者走进东城社区,开展科普宣传、义务家教,并组织绘画、音乐等兴趣小组,有效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内涵;山东女子学院音乐学院志愿者走进街道医养公寓,用精湛的才艺和真挚的关怀为老人们献上精彩演出与温馨陪伴;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4名研究生依托专业优势,为“滨滨学堂”的孩子们带来了主题鲜明、生动深刻的党史学习教育课程,在少年儿童心中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6名学生积极参与“滨滨学堂”教学,精心设计趣味绘画课程,引导孩子们用画笔自由描绘梦想与美好。
这种“多校协同、专业互补、按需供给”的精准对接模式,有效整合了高校优质资源与基层实际需求,显著提升了志愿服务的覆盖面、专业性和实效性。
为保障活动高质量开展,黛溪街道着力打造“滨滨学堂”综合服务平台,系统整合红色教育、传统文化、科技实践等五大主题课程资源包,并有机融入黄河文化、孙子兵法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为志愿者提供了坚实的资源支撑。截至目前,“滨滨学堂”已服务辖区儿童近千人次,切实破解了暑期儿童“看护难”问题,成为深受欢迎的惠民品牌。
全周期服务保障 护航青春志愿行 N配资
“初来乍到,曾担心会有诸多不便,未曾想街道已将后勤保障安排得如此细致周到——准时供应的营养餐食,提前办理的安全保险,点滴之处都让人倍感温暖。”“青鸟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王智源道出了大家的心声。黛溪街道坚持以人为本,针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实际需求,建立了涵盖餐饮住宿、安全防护、沟通联络等全方位的后勤保障体系,形成高效顺畅的“服务闭环”,确保志愿者们能够全身心投入服务实践。
服务过程中,街道团工委还定期与志愿者们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难点与生活困扰,协调解决通勤接驳、物资补给等问题。针对暑期高温等特殊情况,提前备好防暑药品和清凉饮品,为户外服务的志愿者配备防晒装备。这种从细微处着手的全周期保障,不仅解决了实际困难,更让大学生们在基层实践中收获了归属感,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志愿服务。
实践淬炼成长 青春赋能基层显担当
“两周的支教经历,让我深刻体悟到教育的力量,也更加坚定了投身乡村教育、贡献青春智慧的信念。”哈工大支教队队长在结营仪式上动情分享。临别之际,孩子们将亲手绘制的航天主题画作赠予志愿者,稚嫩的笔触承载着梦想,也成为志愿者们珍藏心底的温暖记忆。
深入基层的实践锻炼,让大学生们收获满满。参与“三下乡”活动的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毕逸飞深有感触:“在‘滨滨学堂’与社区儿童朝夕相处的经历,让我对基层工作的复杂性与重要性有了切身体会。讲授党史课程的过程,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一课,深化了我对专业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黛溪街道将持续深化校地战略合作,健全完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充分用好新建的社会实践基地等载体,为更多高校学子提供优质实践平台。”街道党工委书记段振强表示,“我们将持续优化升级‘滨滨学堂’等品牌项目,惠及广大青少年群体,通过构建常态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实践育人体系,推动青春力量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携手绘就基层治理的壮美蓝图。”
通讯员 姜睿芯 邱宁 报道
恒汇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